可靠的配资炒股平台 罗怀学:故乡的码头_渡船_金沙江_两岸
古老的航标塔(已毁)建在江边的巨石上。2011.12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老家所在的金沙江下游两岸不通公路,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长途贩运,必须乘船走水路,逢场赶街,只能爬山涉水,渡船,是两岸老百姓物资交易、走亲访友唯一的交通工具;码头,成了金沙江航运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连结滇川两岸老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设施,是两岸老百姓生活的“桥梁”和“纽带”,是两岸老百姓互通信息、交流感情,亲朋好友拉家常、“摆龙门阵”的场所。金沙江下游两岸有数不清的各种码头和渡口,有清政府开凿“铜运古道”(将云南的铜运往京城铸造钱币的古驿道)时留下的“铜运码头”;有政府建在大江两岸的客运、货运码头;有“水涨船高、水落船低”的临时码头;还有哪里天黑哪里靠岸的“野码头”……码头遍布大江两岸,数不胜数,成为金沙江下游两岸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
2006年11月,在距老家下游六十公里的金沙江最末端,开工建设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向家坝水电站,2012年10月,向家坝水电站下闸蓄水发电,金沙江下游一百多公里的河段变成了"高峡平湖",两岸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都将被彻底改变,云南、四川两省沿江两岸的县城、集镇都将变成一座座水下之城,两岸无数的码头渡口也将沉入江底,成为一个个水下码头,殁于湖底。
展开剩余93%图/文 罗怀学
如今为上下船只导航的信号台航标。2010.12
金沙江上牵引船只的搅滩船。2010.12
码头上装卸煤碳的船驳。2008.06
金沙江上的采沙船和摆渡船并驾齐驱。2010.09
码头上站满等待摆渡的乘客。2009.01
准备靠岸的渡船。2009.10
撑船的船夫。2010.04
金沙江上的渡船老板。2010.09
等待货船靠岸起货的背夫。2007.11
码头背夫。2008.06
码头挑夫。2007.11
从男人手中抢过猪崽奔向渡船的女人。2007.11
赶上最后一趟渡船的小贩。2010.10
等待过河的姑娘和老人。2010.09
码头上边搓绳子边等渡船的乘客。2009.10
码头上洗车的两个小伙子。2012.06
男人牵着狗在金沙江里洗澡。2011.07
收工后在沙石码头上喝酒的采沙工。2008.06
岸边等待渡船的乘客。2008.03
即将靠岸的渡船。2010.09
乘渡船护送病人转院。2010.12
过河修电视机的乘客。2010.12
码头上的杂货摊。2008.02
打鱼归来的渔夫。2007.11
用渔船打捞垃圾卖钱的渔民。2007.11
牵着牛上渡船的男人。2008.06
抬床垫上船的年轻人。2010.12
赶渡船的男子。2010.09
赶渡船的孕妇,2012.08
在码头上种菜的居民。2010.09
江边等待摆渡的年轻人。2010.12
移民搬迁后,排队等候乘客的渡船。2010.09
喝茶看报候客的渡船老板。2010.09
码头上的造船工人。2011.07
庆祝新船下水试航。2011.10
县城拆迁,抬玻璃墙上船的乘客。2012.08
等待摆渡的拾荒移民。2012.08
向家坝电站蓄水后的临时码头。2013.02
瓦砾遍地的废墟上等渡船的乘客。2013.02
临时码头上拥挤的乘客。2013.02
电站蓄水后的江边码头门可罗雀。2014.04
码头上留影的游泳爱好者。2014.05
金沙江上推了半辈子船的老板。2014.05
码头上的五马奔腾雕塑。2014.09
码头上锻炼的人。2014.09
五彩缤纷的江边码头。2015.11
江边的“险道神”,护佑着行船安全。2016.01
码头上拍照留念的年轻人。2016.02
码头上等待摆渡的乘客。2017.11
江边歇业的渡船。2017.11
码头上的出租游船。2017.11
趸船改做水上办公船。2019.08
码头上的救生圈。2023.12
在“逗号码头”踢毽子的人。2025.01
关于罗怀学
【个人简历】
罗怀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自由摄影师,作品多次获奖、参展、发表。
【作品获奖】
2000年《布朗族少女》 获“第七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社会生活类二等奖;2003年《童年时光》 获台湾“千禧之爱”世界华人摄影比赛金翼奖;2003年《二十一世纪的刀耕火种部落》 获“第十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社会生活类三等奖;2006年《布朗族的刀耕火种》 获国际民俗“人类贡献奖”生活习俗类二等奖;2009年《布朗山中》获首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提名奖;2012年《似水流年》获“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一条大河”最佳摄影师提名奖。
【作品参展】
2007年《布朗山中》 参加山西第七届平遥国际摄影展;2011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展;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二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2012年《似水流年》 参加第十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展;2014年《金沙江上最后的推溜人》参加第三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2016-2020年《布朗山记忆》《布朗族少年的童年时光》《我的家在金沙江上》三组摄影专题连续三届入展、入围中国民族影像展,并被该馆永久收藏。
【作品出版】
2013年《布朗山纪事》摄影集出版;2017年《故乡》画册出版;2016年《流水之上的故乡》(合著)出版;2023年《云南布朗山》出版。
【作品收藏】
100余幅摄影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或个人收藏。
【作品发表】
摄影作品多次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报》《中国国家地理》《上海外滩画报》等十数家报刊上发表可靠的配资炒股平台。
发布于:河北省